在中国工农红军的25000里长征中,他们经历了许多艰苦卓绝的战斗和恶战,这些战斗经过后人的总结,成为了十大经典战役。其中包括强渡湘江之战、强渡乌江之战、四渡赤水河、巧渡金沙江、强渡大渡河、飞夺泸定桥、强渡嘉陵江、包座之战、激战腊子口、直罗镇之战等。
这些战役中,除直罗镇之战外,其余九战几乎全是与河流相关的战斗。包座之战和腊子口之战也涉及到包座河和腊子河。这表明河流作为战场中的天险,其战略地位举足轻重。尤其在红军长征过程中,红军不仅要过河,而且常常是进攻方,必须攻克这些天然屏障。
在这些战役中,飞夺泸定桥显得尤为突出。尽管在十大经典战役中,飞夺泸定桥的规模相对较小,它甚至只能算是一场战斗而非一场完整的战役,但它的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极为重大,因此被载入史册,成为不朽的传奇。
提到飞夺泸定桥,很多人都会想到那22位英勇的红军战士。那么,他们是谁?战后有什么战绩?命运如何?他们的故事又是怎样的?
展开剩余83%(一)18勇士强渡大渡河
泸定桥位于大渡河上,因此飞夺泸定桥之战可视为强渡大渡河之战的一部分。1935年5月,中央红军成功渡过金沙江后,继续向北推进,计划跨越大渡河,进入四川西北部。蒋介石得知红军行踪后,立刻调动军队进行围追堵截,包括薛岳率领的“中央军”和四川军阀刘文辉、刘湘、杨森的部队,已然追击至金沙江南岸,红军面临着极大的压力。
大渡河是岷江的支流,全长1062公里,而在四川段的河水湍急,两岸高山耸立,地势险峻,敌人必定会借此地势对红军展开防御。红军的任务就是抢在敌人到达之前,迅速渡过大渡河,否则就只能转入川康更为险恶的地带。
1935年5月24日,红军先遣队抵达大渡河南岸。第1师第1团在团长杨得志带领下,迅速发起攻击,击败了驻守的川军,占领了安顺场渡口,并找到了木船。随后的渡河任务交给了红1团和刘伯承、聂荣臻等指挥。25日早晨,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带领17名战士,组成突击队,在炮火掩护下,成功渡过了湍急的大渡河,控制住了对岸渡口。
然而,仅有4只船,其中三只破损严重,渡河速度慢得让人焦急。为了争分夺秒,红军高层决定通过夺取泸定桥来加速渡河,确保大军能迅速跨越大渡河。
(二)22勇士抢夺泸定桥
为此,刘伯承、聂荣臻指挥红一军团一师与陈赓的干部团组成右路军,中央纵队及1、3、5、9军团组成左路军,共同围攻泸定桥。攻桥的任务交给了红二师四团,由黄开湘、杨成武带领。
从安顺场到泸定桥约有320里山路,而敌人也不断对红军进行骚扰,行军变得异常艰难。尽管如此,红军依然不懈前行,5月28日,红军已行军了80里,但却接到命令,要求29日必须完成夺桥任务。任务艰巨,但红军展现出惊人的毅力和决心。
经过一夜行军,红四团终于在29日早上赶到了泸定桥西岸。历经暴雨与山路滑坡,疲惫不堪的队伍终于完成了长途跋涉。接下来便是夺桥战斗。战士们并没有急于夺桥,而是等重型武器到位,同时仔细观察桥况。泸定桥悬于大渡河上,桥面狭窄且高悬,河水汹涌澎湃,给夺桥行动增加了极大的难度。
然而,敌人并未完全拆除桥面上的木板,桥面摇晃不定,但红军勇士们依然决心冲过去。选拔出的22名勇士组成突击队,冒着敌人的枪火和激流的冲击,攀上了悬索桥。队长廖大珠带领勇士们展开猛烈冲锋,突破了敌人的防线。尽管桥面上仍有火光,敌人也曾点燃桥上的木板,但红军战士依然冲破了所有阻碍。
战斗持续了仅两个小时,最终,红军成功占领了泸定桥,为大军顺利渡过大渡河打开了通道,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以大渡河为天险来困住红军的梦想。
(三)22勇士的命运
飞夺泸定桥的22位勇士中,有4位在战斗中壮烈牺牲:李富仁、刘大贵、魏小三、王洪山。其余18位勇士虽然经历了艰苦的长征,但也都继续征战,直到某些战役中牺牲或失踪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22位勇士的事迹并未被遗忘,直到1966年,王永模同志开始追溯这些英雄的故事,发誓要找到他们的踪迹。在随后的几十年里,王永模与其他调查人员共同努力,逐步找到了部分勇士的名字和历史。
部分英雄的事迹如下:廖大珠,红军的突击队长,在陕北战斗中牺牲;刘梓华,年轻时参加长征,后参与抗日和解放战争,最终因病去世;李友林,长征中的重要战士,战后参与过抗日和解放战争,活到了1997年。其他勇士的名字和故事也在不断被揭示。
这些英雄的英勇行为不仅在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,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。无论是牺牲的勇士,还是幸存下来的战士,他们的事迹都将永载史册,为后人所铭记。
通过这些故事,我们感受到革命先烈们的伟大与牺牲精神,他们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奉献了青春、生命,永远值得我们敬仰与怀念。
发布于:天津市鑫耀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