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央视新闻报道,2025年7月,日本首相石破茂在执政还不到一年的时候,突然就宣布不干了。他任内那个被称作“最大政绩”的事儿——跟美国签的那个贸易协议,承诺投5500亿美元,还接受了15%的关税,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。表面上看,这好像是“用投资换关税”的务实做法,可实际上呢,把日本在美日同盟里的从属地位暴露得明明白白,也让大家看清了石破茂政府在国内政治危机和美国施压下的狼狈样。特朗普还说这是“美国有史以来最大胜利”,可在日本这边,这到底是啥?
集装箱(资料图)
关税方面,美日协议把汽车及零部件关税从原来计划的25%降到了15%,这里面还包含了原来2.5%的基础税率。表面上看,降了不少,降幅达到40%,但这可比日本对美出口汽车历史上的平均税率高多了,以前也就2.5%-5%。更关键的是,这15%成了美国对盟友的“统一价码”,同一时期,菲律宾、印尼这些国家也被迫接受了差不多19%的关税,特朗普政府这“关税外交”还搞出了个全球模板。日本本来想开放大米这些农产品市场,承诺把美国大米的进口比例提高到75%,以此来保住工业产品的市场,结果呢,农业产业链受了大冲击,汽车产能还得往美国转移,这波操作真是亏大了。
展开剩余73%再说说那5500亿美元的投资。协议里说日本企业未来十年要给美国投这么多钱,涉及半导体、新能源、基础设施这些领域,可美国还说要拿走90%的利润。就拿软银那个“星际之门”项目来说,投了1000亿美元,预计能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,可收益权被美国资本攥得死死的。这种“投资换市场”,说白了就是日本拿经济主权换个短期的关税“优惠”,跟以前殖民时代的“特许权协议”没多大差别,以后产业怕是要空心化了。
石破茂这政府倒台,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,内忧外患的,决策都没个准头。
国内选举这边,情况糟得很。2025年7月参议院选举,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只拿到47席,国会多数席位没了,成了1955年以来头一个“参众两院双少数”的政权。石破茂想靠“对美强硬”的姿态拉点支持率,可经济数据太难看,2024年GDP增速才1.2%,通胀率倒有4.5%,民生问题也一堆,能源价格涨了30%,老百姓哪还买账。选举之后,自民党里那些亲美派也不装了,麻生太郎、岸田文雄这些人都逼着他辞职,真是墙倒众人推。
再看美国那边,那压力给的,简直没谁了。特朗普政府拿“国家安全”说事儿,威胁要把日本汽车关税提到25%,还把新日铁140亿美元的钢铁并购案给搁那儿了,双管齐下逼着日本就范。谈判的时候更过分,美国直接绕过石破茂政府,跟日本的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直接谈,甚至还在社交媒体上自己就宣布协议成果了,这操作也太不把日本放眼里了。
石破茂这事儿,说到底,就是一场没算好的政治赌局。本想靠着给美国投钱、接受关税,能换点好处,稳住自己的位置,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。国内老百姓不买账,美国那边也没把他当回事儿,最后只能灰溜溜地辞职。这事儿也让大家看清楚了,日本在美日同盟里,到底是个啥地位。以后日本的路该怎么走,还真不好说。
石破茂(资料图)
不过话说回来,这事儿也不是一天形成的。日本这些年,经济上一直想靠美国,政治上也跟着美国的步调,时间长了,就容易被牵着鼻子走。石破茂这步棋,可能也是没办法的办法,但显然,他没走好。
从这个协议来看,日本的企业可遭殃了。投了那么多钱到美国,利润大部分还得归美国,自己这边产业可能还得空心化。汽车行业本来是日本的强项,现在关税提高了,出口肯定受影响,为了降低成本,只能把产能往美国转移,那国内的工人怎么办?失业率怕是要上升了。农业方面,开放大米市场,本土的农民日子肯定不好过,辛辛苦苦种的地,可能就被美国的大米给挤垮了。
国内的政治局势也因为这事儿变得更乱了。执政联盟瓦解,接下来谁来当首相?新的首相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?都是未知数。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度肯定降到了谷底,以后政府想推行点什么政策,估计阻力会很大。
再看看美国,这招玩得可真溜。既拿到了大笔的投资,又提高了关税,还能把日本牢牢地绑在自己身边。其他盟友看到日本这情况,估计也得掂量掂量,跟美国打交道,可得小心点,别一不小心就被坑了。
石破茂(资料图)
石破茂辞职这事儿,就像一块石头扔进了水里,激起了不小的浪花。不仅影响了日本国内的政治和经济,对整个美日同盟,甚至全球的贸易格局,可能都会有影响。以后国际上的这些事儿,还真得慢慢看,说不定还有更多意想不到的变化呢。
总的来说,石破茂这波操作,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。5500亿美元的投资,换来15%的关税,最后自己还丢了首相的位置。这事儿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,在国际交往中,可不能轻易把自己的底牌都亮出来,不然很容易被别人牵着走,最后吃大亏。
发布于:江苏省鑫耀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